千禧橋.jpg  

 

 

 

敦的春天十之八九是陰鬱的,但何其幸運,這回重返

倫敦竟然在料峭春寒裡,跟和煦的陽光不期而遇,彷彿

預示了這次舊地重遊的嶄新感受。

 

 

河畔成為新興lifestyle 焦點

 

過去的記憶裡,屬於倫敦的片段總是灰濛濛的,偶爾的

陽光,只是短暫將公園綠地渲染出律動的光澤,而真正

屬於倫敦的活力脈膊,跳動於入夜後的餐廳與酒吧,似

乎在杯觥交錯之間,英國人才能讓嚴肅的嘴角輕鬆下來

......

 

經過六年睽違後再訪倫敦,夜生活依然興旺,但泰晤士

河畔的風光有了明顯變化,連帶的為這兒的生活型態憑

添幾分新鮮活力: 愈來愈多人相約到河畔散步或慢跑;

熱門餐廳一家家往河畔報到,具有河畔視野的餐廳成為

時尚生活趨勢的焦點。長久蕭條的河南岸,在泰德現代

美術館(Tate Modern)開幕五年後的今天,已重拾榮景

,不僅讓倫敦在世界現代藝術版圖裡揚眉吐氣,並且為

當地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復甦契機。

 

 

 

 

#45892s.jpg  

 

 

 

這麼說好了,如果以往公園是倫敦都會休閒生活的重心

,如今泰晤士河南畔成了倫敦新興的Lifestyle焦點,而

其中,泰德現代美術館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像恐龍跨踞河上的千禧橋 

 

 

在市區搭乘DistrictCircle地鐵線,到Blackfriars站下

車,順著指標往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方向走,莊

嚴的聖保羅大教堂就在約莫十分鐘腳程遠的位置;背對教

堂看過去,千禧橋的金屬結構,在輝映著陽光的水波上面

閃閃發亮,過了千禧橋,便是與聖保羅教堂隔河對望的泰

德現代美術館。

 

 

 

 

泰德.jpg  

 

 

2000年落成的千禧橋,是結合尖端科技與藝術而成的傑作

,也是逾百年來,倫敦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行人步橋。

它是由ARUP工程公司組成的逾兩百人專業團隊,與知名

建築師Norman Foster、以及雕塑家Anthony Caro,合作
造完成。儘管當年啟用僅兩天,就因橋身「搖擺」而宣
關閉,歷經兩年重新測試、修改後,才又在2002年再度
用,但它的創新,尤其是330公尺長的橋面支撐系統,
是英國人足以驕傲傳世的偉大記錄。

 

 

四米寬的鋁製橋面,不鏽鋼的欄杆支柱從兩側張起,由纜

索支撐;纜索經過刻意壓低,以免阻礙橋上遠瞰的視野,

整座橋的結構因而呈現淺平的懸掛體,顯得輕盈無比,一

般吊橋的懸掛深度約是它的六倍,技術上的高難度可見一
。而它在視覺上呈現的輕盈效果,加上有機線條的造型
設計
,整座橋樑極具美感,像是一隻矯健的恐龍,橫跨河
岸。

 

 

 

#46286s.jpg  

 

因此,走過千禧橋,本身就極富情趣,除了它的美麗之外

,橋上360度視野賞心悅目: 一覽無遺的河景與倫敦的建築

天際線,日出,日落,不必擔心車子急馳而來,或是邊走邊

吸廢氣...,悠悠哉哉走在橋上,慢跑人陸陸續續打身邊經
,我突發奇想,不知有沒有人會在夏天拿張小躺椅,就在
上做起日光浴來...?? 哈哈... 我想試試在這麼美麗的橋
上賴
上一整天。

 

 

 

倫敦新地標──泰德現代美術館 

 

走走千禧橋,逛逛免費入場的泰德現代美術館,是不少倫

敦人這三、四年來新養成的生活習慣。而這樣的景點,也

挺適合不趕行程的觀光客用來消磨一整天

 

我喜歡「泰德現代」平易近人的寬敞,有些地方的空蕩,

是帶有壓迫感的,這裡不會,彷彿隨地坐下,就可以閉目

打坐一樣。它的前身是一座廢棄的發電廠,二次世界大戰

後興建的廠房,設計出自Giles Gilbert Scott,英國著
名的
紅色電話亭也是他的作品。由鋼鐵和泥磚構成的建築
物,
共用了四百多萬塊磚;當時,中央高聳突出的煙囪還
被限
制不得超過99高,以免高過對岸的聖保羅大教堂圓
頂。

 

 

#47199s.jpg   

 

 

現在的美術館由瑞士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改造而成

,於2000年五月開幕,展示國家收藏的世界現代藝術作品

。尊重原始建築的前提下,建築師在舊的架構裡,蓋出展

示藝術品的新樓面,巧妙結合了新與舊,從外觀來看,最

明顯的改變是頂樓兩層的新玻璃結構。直接迎入陽光的頂
,設計成可以無障礙鳥瞰倫敦市區全景的吧台加餐廳,
今已成為倫敦最in的聚會地點。沿著整面玻璃牆設置的
台區,不論坐位或站立空間,放眼看去幾無虛席。

 

 

 

泰晤士河南岸找回春天 

 

美術館所在位置距離倫敦橋十分鐘腳程,可以說是

倫敦最古老的一個區;就在西元43年羅馬人來到

不列顛,蓋了第一座倫敦橋之後,此區旋即繁榮起

來。中古世紀沿著河畔興建了不少宮殿,此區也就

成為宗教與商賈的最愛。16世紀末,Southwark

漸成為倫敦主要的娛樂場所,包括賭賻、嫖妓,以
戲院──莎士比亞的「Globe」劇場就在1598
門營業。

 

 

直到清教徒贏了英國內戰後,戲院才被迫關門,而

多數堂皇的宮殿也被摧毀殆盡。十八世紀中葉起,這

個地區逐漸在商貿與工業方面發展起來;十九世紀後

期,各式各樣的工廠沿著河岸設立,從一度金碧輝煌

,此時已是貧窮之地,壅塞著工廠和貧民窟。

 

1940年代新蓋的發電廠,就跟聖保羅大教堂隔岸對立

,被視為新形式的教堂──純能源的教堂。但科技快速

演進,傳統的發電廠及其鄰近區域難逃走入荒蕪的命運

,並且逐漸被倫敦主流忘懷。到了1980年代後期,地區
員會想要重新找出南岸的潛能,將廢
棄發電廠的改造
計畫,視為復甦該區之鑰。

 

五年前,發電廠房改造為美術館之後,有關人士評估,
確實為南岸帶來經濟復甦的契機,而
倫敦的文化焦點也
逐漸移轉至此,讓這個古老區域充滿回春
活力。

 

 

 

 

設計美術館.jpg   

 

設計美術館 DESIGN MUSEUM 

 

同樣位於河畔的設計美術館,是我平常沒事就會上網

拜訪的一座創意寶庫,它的硬體雖不挺顯眼,卻時時

有讓人驚喜的角落出現,例如,在頂樓可以一面參觀

展覽、一面欣賞窗外倫敦塔橋的景致;洗手間內的門

板,用明亮的色彩速寫了館內展過的設計家畫像;而

一樓的商店裡,可以找到全世界最in的設計新玩意兒

 

窗景塔橋.jpg  

  

 

美術館二樓有一家CAFE,叫BLUEPRINT。一整牆的玻璃
窗,框住朝向泰晤士河北岸的好景致。

 

  

耶路撒冷朝鮮薊濃湯.jpg    

 

據說這是倫敦餐飲家飾大亨Conran集團旗下的餐廳,它
的室內設計並不譁眾取寵,美食評論也有好評;主要
因當然是它不僅坐擁倫敦好景,可以面對塔橋用餐,而
且,食物真的很優! 這是為什麼我會拍下半碗看來平凡
奇的耶路撒冷朝鮮薊濃湯的緣故──它實在是出乎預
期的美味!

 

(寫於 2006年初夏,原刊載於VOGUE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chel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