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牡丹,毛馬齒莧,松葉牡丹

DSCN8831s  

*毛馬齒莧

陽台盆裡隨意埋土的毛馬齒莧
果然活了,而且在陽光下又吐新蕊;
這是朋友引著
到柏油路邊拔取的"雜草"。
好久沒看到它了,
這款小時候常見的野花。
果真往土裡插就生機盎然。
想到愛默生說的:
所謂雜草是其善處未被發覺者。
(A weed is a plant whose virtues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
從柏油水泥裂縫裡滋長的小紅花,
隨人走過稱之雜草;
進到我家陽台
伏盆而生,
見美者皆詢其名,
無人視之雜草。

DSCN8829s  

種在盆裡的植株為了爭取陽光眷顧,
莖竄得直高,
跟路旁的匍匐狀不同。

DSCN8826s  

這品種應該是原生的,
花小葉短;
之前遇過路邊園藝植栽,
葉較長,花也較大。

DSCN4667s

蒴果蓋裂後上蓋脫落,
種子黑,表面有凸起。 

DSCN5608s  

比較:
路邊園藝植栽,

葉較長,花也較大。

DSCN5607s

花序基部被長白毛。 

 

2009-12-13

 DSCN6220.jpg  

這個花圃很有意思,
長了許多匍伏植物:
葉緣呈鉅齒狀的三出複葉,是台灣蛇莓,
肉質葉片互生,略長,有點像馬的牙齒的,
是馬齒莧科植物,
其它還有酢漿草,以及一些還不知道名字的。

上圖這朵黃花應該是馬齒牡丹,
有五片可愛的心形花瓣,
比起台灣蛇莓的迷你黃花
可大多了。

據說,馬齒牡丹是
馬齒莧和松葉牡丹的混種,
有很多樣的花色,黃、橙、紅、桃紅...。
它在早上開花,
到了午后就閉合了,
又叫做半日花。
一朵花就開這麼半天,
要拍它的花都得早點出門。

資料顯示,它這開不開花的脾氣挺難搞的,
不但只開半天,
花的閉合也會受日照影響,
陽光過強或是幾乎不見陽光時,
花會閉合,
此外,授了粉後也會閉合。

DSCN6306.jpg   

馬齒牡丹既是混種,
兼具了馬齒莧和松葉牡丹的特色,
有馬齒莧像馬齒的肉質葉,
也有松葉牡丹的花型,
花朵自然比馬齒莧花來得大,
有多種顏色。

馬齒莧通常開小黃花,
它就是俗稱的"豬母乳",
以前的農家用它餵豬,
豬吃了乳汁會很充足,因而得名。

此外,王寶釧苦守寒窯的故事裡,
提到她就吃這種植物維生,
因此,又有人叫它"寶釧菜"。

 

*毛馬齒莧:

DSCN8772s.jpg

馬齒莧屬的植物
有一種小時候常見,
近來卻不太容易見到的小花,
叫毛馬齒莧。

它是原生於熱帶美洲的品種,
不過早已歸化。
有關它的資料都說
它耐風、耐寒、耐鹽、又耐旱,
只是不耐陰,
真不知道如此強韌的生命力,
為什麼近年來在野外都很少看到它。

DSCN8771s.jpg 

毛馬齒莧的莖和葉
都是肉肉的質感,
莖通常匍匐於地面,
略像松針的線形葉,葉基寬而葉端趨尖,
它們呈螺旋狀密生於莖上,
葉腋和莖常被覆長柔毛,
它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記得以前小時候在校園裡看到
毛馬齒莧的小花,
總是十分驚豔,
因為在陽光照耀下,
它的桃紅色澤總是那麼的搶眼。

仔細看它,
頂生的小花,
被螺旋輪生的葉子包圍著,
就像是小時候畫的太陽,
周圍射出無數光芒,
足見它就是適合活在亮敞敞的陽光下。
小花有五瓣,瓣頂尖突,為其特色。

也因為它的葉子像松針,
毛馬齒莧有個外號叫"松葉牡丹"。
然而,後來有引進大花松葉牡丹,
加上它愈來愈少見,
"松葉牡丹"這個美名似乎也就隨著
大花松葉牡丹的普及化而讓賢了。

其實,別看這種植物小小的,
它可也兼具食用和葯用兩種價值。
喜歡品嘗野菜的人,
就懂得把它的莖葉加以醃製當小菜;
此外,有民俗療法拿它外敷傷處。

          

松葉牡丹: 

松葉牡丹
在很多社區花圃都有它的蹤跡,
花型比馬齒牡丹或毛馬齒莧都大很多。

DSCN9816ss.jpg  

松葉牡丹也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
葉子是肉質互生,
長得像松針,
因而得名。

DSCN9813s.jpg  

攝於四月

松葉牡丹原生於南美洲,
又名"大花馬齒莧",
也是花開半日,
我拍到它們時已經近午,
花朵趨於閉合。

它們的變化很多,有單瓣與複瓣之分,
花色更多,紅、紫、黃、白都有。
 

後記:

馬齒莧屬的花
都有花開半日的習性,
通常早上綻開,
午后就漸漸閉合起來,
要欣賞它們的容顏,
可要趁早!

 

 

arrow
arrow

    Michel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