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角桐草似乎是害羞的,
每每遇見總看不透花冠裡藏著什麼,
因為它們多半不輕易敞開,
這回總算逮到一朵
像是正打著哈欠的...
原來是如許華麗的花!
花冠內裡略為泛黃的底色
分布著紅色花斑,
冠喉處被了一叢像是透明的毛。
在觀霧山區,
角桐草算是頻繁可遇的一個族群,
樣貌與之前在北部低海拔山區遇見的
略有出入,
至少色澤上,
後者全株偏綠,
觀霧或是因為海拔高,
比符合植物簡誌所稱,
莖具暗紫色斑。
這裡遇到的角桐草,
花序外觀泛紫褐;
花梗亦具紫斑。
子房圓柱線狀。
細察之後發覺,
看來像萼筒的,
其實可能是苞片,
每個苞片筒當中不只一朵花,
記錄中有二至三朵。
而這紫色苞筒的頂端呈脊狀突起,
猜想會不會是植物名稱的由來。
真正的花萼裂片
在苞片脫落後現身,
呈三角或披針形。
花冠筒前端瓣裂
作上下二唇狀,
上唇瓣二裂,
下唇瓣三裂。
2011-11-28
好奇怪,角桐草竟然是在深秋開花!
之前,基於資料都說它的花期在夏天,
盛夏還有留意過它的縱跡,
結果,卻是遲至十月下旬才看到開花。
它是苦苣苔科、蒴苣苔屬的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高約一米;
為台灣特有種,
喜歡潮濕環境,
發現它的地方確實是陽光較少直射的林緣。
它的葉子蠻有意思的,
長橢圓披針形的葉子可長達廿公分,
葉基略歪,
葉柄蠻長的。
角桐草的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
花萼呈橢圓披針形,
每個花萼裡似乎不只一朵花,
花冠呈長筒狀,前端微張有裂,
外表白色,內裡黃底有紫紅斑紋。
仔細看它的莖與葉柄,
都有紫紅斑點,
為其明顯特徵。
角桐草的蒴果呈線狀披針形圓錐體,
略呈彎曲。
全草具有民俗藥用價值。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