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古琴課的同學,
住在充滿野趣的山林間,
那裡的窗沒有玻璃,
只有帆布雨棚,
坐在大大的窗檯前,
看到的除了大自然,還是大自然。
在窗檯附近發現一種爬藤,
長了這樣的花,
還是花苞時,很清秀,
花瓣外殼是淡綠的,
內側是白色的,
稍稍綻開時,
露出許多白色花絲,
下端是濃濃的紫,
後來才知道像花絲的白和紫部分,
都是西番蓮屬花朵獨特的副花冠。
整朵花約莫一般鬰金香的大小。
正在嘖嘖稱奇時,
發現附近有一朵整個綻放了的花,
盛開後花絲覆蓋整個花面,
而最頂端應該是雌蕊吧!
三根柱頭誇張的伸展,
就像時鐘上的三根指針。
它的下方是圓球狀子房,
子房下面則是五根水平伸展的雄蕊,
整體呈現三D的立體架構。
這花當真奇特!
就連早在十七世紀初
歐洲人將它從巴西原產地引進時,
就為它的花型驚奇;
西班牙傳教士竟然從它的長相,
聯想到基督被釘在十字架的苦狀,
他們說,花蕊的三根柱頭,
就像三根釘子,
紫紅色的部位,
像是耶穌頭部被薔薇所刺流的血跡......
於是西班牙人叫它Passioflos,
直接翻譯就是「苦悶之花」的意思。
在朋友家另一頭,發現了果子。
哈,其實,這種花凋謝後就長出了百香果。
不過,百香果的名字是後來台灣商人取的;
約在1960年,
台鳳公司推出這種水果的果汁,
取名百香果汁,
廣為人知後約定俗成,
台灣大眾就跟著叫它 "百香果"。
百香果正確說是屬於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多年蔓生,
日據時代引進台灣試種,
但並沒有確實發展為農栽水果,
倒是在低海拔山區生存下來,
在同學家發現的就是野生種。
有趣的是,日本人管它叫"計時草"。
在日本人的意識裡,沒有耶穌的苦難,
理所當然地,花朵盛開時像時鐘的表情,
就讓他們想到這麼叫它!
因此,早期台灣人就延用日本人的叫法,
稱它為"時鐘果"。
哈,不要以為
我把野生百香果帶回家拍了沙龍照!
事實是
竟然在另一個古琴課同學住處樓下,
也發現了百香果的蹤跡。
這回不是野生的了,
是樓下鄰居搭棚種植的品種,
葉子明顯較小。
這個鄰居挺有閒情的,
百香果棚底下養了一池魚。
這就是今年夏天
跟百香果的一場因緣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