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像法國這樣的吸煙者天堂,也明令公共商業場所
嚴格禁煙了。
坦白說,知道這個新聞還挺樂的。
如果你曾到過花都,也曾在那兒試圖找個象徵花都文化的咖
啡館或是小酒館,坐下來享受一下夢想中的巴黎情調,相信
一定有過被濃重的二手煙嗆過的經驗。老實說,這種經驗並
不好受。
以前因為工作時常往巴黎跑,那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除了
到處都得忍受二手煙。記得有個對煙味深惡痛絕的朋友,在
煙霧瀰漫的巴黎咖啡館裡,還曾撂下一句狠話:真想斃了這些
吸煙的傢伙!
你知道嗎?法國的老百姓吸煙人口就佔了大約百分之廿,每年
在法國有超過七萬人是死於跟吸煙與二手煙相關的疾病,然
而癮君子還是樂此不疲。想當然爾,會有不少法國人對此法
令持抗拒態度,甚至認為侵害到法國立國的自由精神。不過,
這項新法令還是為吸煙者保留了若干空間,例如戶外咖啡座以
及經過密封與空氣清淨設計的室內商業空間,就不受限。
坦白說,換個角度看,倘若巴黎咖啡館不再瀰漫煙霧,似乎屬
於巴黎的人文氣質也會少了一點味道。
姑且不論香煙(Cigarette)這個字就是出自法文,法國史上留名
的藝術家或是作家,還真的很少不懂吞雲吐霧的情趣,從女作
家Colette到詩人劇作家Jean Cocteau,從卡繆( Camus)到香奈爾
( Coco Chanel),沒有一個不是癮君子。像Colette或是香奈爾之
類有才情的名女人,抽煙的習慣似乎為她們的個人特徵,更添
加了幾分狂野與不羈。
而近十年來重新受到重視的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他的系
列作品”追憶似水年華”,不論是文字或是改編電影,似乎總
是環繞在尼古丁的氣味或是迷濛的煙霧當中,香煙,儼然是那
個時代構築上流社會場景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趣的是,法國不僅有一間吸煙博物館(the Museum if Smoking),
巴黎甚至有一條馬路就叫做Jean Nicot,此人就是十六世紀一位
法國外交官,他從美洲帶回煙草葉,為法國王后凱瑟琳德梅迪奇
( Catherine de Medici)治療偏頭痛,而尼古丁(Nicotine)這個字就
是以這位法國外交官命名的。
這麼深遠的吸煙文化,不難想像法國癮君子未來日子要有多難熬
了。(Feb,20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