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居然在新埔農家隨便走走,
就遇上了垂桉草,
可惜還是有果無花。
蒴果表面佈滿棘刺,
棘刺無毛、頂端彎曲。
2013-01-23
在台東匆忙走在往梅園的山徑上,
不經意瞥見這樣的小刺果,
趕緊拍了幾張照,
不是很好,
但可資辨明身分,
應該就是垂桉草。
聚繖排列的果序上還有
剛謝的花,
是子房嗎?像紅色蠟燭,
頂端有肉刺狀。
乍看很像錦葵科的野棉花屬,
可植株姿態還是不太一樣,
卻也是錦葵科分支──田麻亞科的垂桉草屬。
垂桉草是多年生的草質小灌木,
莖直立,可以高達一米半。
葉互生,形狀多變,
上位葉多半不裂,
下位的葉子三裂,寬卵或擴菱形,
葉背被星狀毛。
它的花是黃色的,
隱約還有幾朵夾雜於果序間。
由於子房密被肉刺,
長大的蒴果也就一樣表面佈滿肉刺,
不過這樣的肉刺是無毛的,
可藉以與其他同屬植物區隔。
這樣的果實熟時脫落,
表面的刺會附在經過的動物或人身上,
成了傳播種子的方式。
也因此,民間俗稱它為"虱母子"或"黃花虱母子"。
垂桉草是有名的藥草,
既具民俗藥用價值,
也有人拿來當野菜食用。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